|
|
安平縣打造智慧型園區承接京津新高地 |
轉型升級要有新路徑,協同發展則要有新動作。安平縣正搶抓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將要建設千億級智慧型開發園區,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安平縣古稱博陵,自漢高祖時置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因“眾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而得名。安平總面積505平方公里,轄3鎮5鄉230個行政村。地處衡水、保定、石家莊三市交界處,正港、保衡、大廣等多條道路貫穿全境,交通極為便利。經過多年的發展,絲網已成為安平的特色支柱產業。全縣33萬人口中21萬從事絲網產業,2014年絲網產值突破500億元。安平絲網產品分拉拔類、編織網類、焊接類、沖拉類、非織造類、制品類等6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造紙、醫藥、汽車制造、畜牧養殖等工農業生產、生活以及航空、航天、國防等高精尖領域,汽車的三濾、神九、神十的整流罩、過濾器等都用的都是安平的絲網。絲網已成為安平的特色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安平先后被命名為“中國絲網產業基地”、“中國絲網產銷基地”、 “中國絲網織造名城”、“中國絲網之都”、“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 全省“特色經濟示范縣”、“輕工特色產業名縣”、“絲網出口基地縣”等榮譽稱號。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安平絲網營銷網絡遍及世界各地工貿企業1.3萬家,從業人員21萬人,年消耗各種板材80多萬噸、線材450多萬噸,織網10億平米,各種絲網機械設備26萬臺套。安平絲網營銷網絡遍及世界各地,在國內外設有13000多家銷售門店、1000多家貿易公司,在外經商人員達4萬多人,擁有出口權證的企業900家,產品銷往美、日、澳、意、中東等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編織類絲網產銷量、出口量均占全國的80%以上。專利產品50多項 安平再造絲網產業發展新優勢。推進由絲網制造基地向研發基地轉型,科技創新成為絲網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新支點。張福杰表示,安平成立了絲網產業服務局,建立了絲網研究院,與國內8家高等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并針對已征集的120余項課題,著手進行研發攻關。2014年,共研發新技術、新產品36項,申請專利產品50多項。同時,安平投資1600多萬元,引進各類檢測設備133臺套,建成省級絲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實現了從絲網原材料到成品的檢測全覆蓋,進一步提高了安平絲網的話語權。目前,國家級絲網檢測中心正在加快創建,申報材料已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全力推進“互聯網+”、“電商換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安平著力打造 “中國搜絲網”和“旺達物流網”兩大網絡信息平臺,瑪世公司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83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之一。便捷的交通和獨特的產業基礎正成為當地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優勢。2010年以來,安平縣委、縣政府基于改變特色絲網產業鋪天蓋地的作坊式布局和低端發展模式,著眼于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正在采取各種手段推動協同發展。通過借力京津,大力推動絲網產業由做原材料、做中低端向濾材濾器、做高端產品跨越發展。為了構筑協同發展新平臺,安平縣正舉全縣之力規劃建設總面積23.51平方公里的河北安平經濟開發區。
為了高規格打造開發區,安平縣政府有關部門邀請河北阡陌設計院、河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多個單位對開發區進行了規劃設計。安平縣未來將圍繞打造全國智能技術產品研發生產與推廣中心、絲網制造與貿易中心、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基地的目標,努力將這一園區建設成為千億級智慧型開發區。入駐園區的企業必須裝備水平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貢獻率大,投資必須億元以上,投資強度不低于300萬元/畝,建設容積率在85%以上。安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入駐企業共涉及絲網生產、機械制造、高新材料、汽車部件等多個領域,均為節能環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產項目。智慧園區、互聯網+……這些新鮮詞匯正成為當地園區建設的一大熱點。
目前安平縣正在加快絲網產品集散地和國際絲網商貿城的建設,從而搭建起集信息發布、電子交易、配送、結算等服務于一體的絲網物流信息和電子交易平臺,安平正在成長為京南乃至整個華北地區重要的物流節點和貨物集散中心。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深入實施,安平這座宜居宜業的環京津衛星城正浮現水面。
(責任編輯:振超網業) |
|
|